我的位置:首页 > 法律要闻 >

智慧赋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精细化运营与创新管理

2024-11-13
来源: 必有法律

智慧赋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精细化运营与创新管理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如何有效解决城市管线杂乱、道路反复开挖等问题,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模式,通过将电力、通信、供水等市政管线集中敷设在一个共同的沟槽内,并实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维护,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减少了重复建设成本,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然而,要实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高效管理和安全运营,离不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创新的管理理念。

一、法律法规基础

  1.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 该标准规定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选址及线位选择、结构设计要求、消防设施、监控与报警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和技术指标,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了依据。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 该意见提出了全面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明确了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支持政策,包括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和建设、建立合理收费机制等。

二、精细化运营与创新管理

  1. 智能监测系统 在综合管廊中部署智能监测设备,对温度、湿度、气体浓度、水位等多种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处理。同时,利用物联网工程技术,可以将这些数据传输至云端进行分析处理,提供给相关部门进行决策参考。

  2. 远程控制系统 通过远程控制中心,可以实现对综合管廊内的通风、照明、排水等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人力成本。此外,还可以实现对入廊管道设备的远程操作和故障诊断,确保管廊的安全稳定运行。

  3. 数字化资产管理 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综合管廊资产数据库,对管廊内的各类设备和物资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同时,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为制定长期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4. 应急响应体系 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生紧急情况时,如火灾、泄漏等,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快速启动应急预案,自动关闭相应区域的气体供应和电源,并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撤离现场,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三、实践案例分析

以某一线城市为例,该市自2017年开始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目前已经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总长度超过50公里。在建设过程中,引入了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以下功能:

  1. 实时监测:通过在管廊内部安装传感器网络,可以对各项环境指标进行全天候监测,并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进行分析。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2. 远程操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端远程控制管廊内部的照明、通风等设备,实现节能减排。同时,当有检修需求时,也可以通过远程操作打开特定区域的入口,方便工人进入作业。

  3. 资产管理:所有入廊设备和物资都进行了电子标签标识,并在系统中建立了详细的台账信息。这使得管理者能够随时了解各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使用寿命,便于进行维护和更新。

  4. 应急响应:系统内置多种应急预案,能够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反应,自动切断危险源,并指引救援人员到达事故地点进行处置。

综上所述,智慧赋能是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精细化运营与创新管理的必然趋势。通过智能化技术和创新管理模式的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还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在未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政府政策的持续引导,相信会有更多城市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共同构建更加现代化、科学化的城市管理体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