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条例》:审查方式与期限的详细解读
《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规范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工作的行政法规,旨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宪法权威。本文将对《条例》中规定的审查方式与期限进行详细的解读。
一、审查方式 根据《条例》的规定,法规、规章的备案审查主要包括主动审查和被动审查两种方式:
-
主动审查:是指有审查权的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报送备案的法规、规章进行的审查。这种审查通常是在法规、规章发布后的一定期限内自动启动的。例如,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等制定的行政法规、军事法规在公布后的三十日内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在每年第一季度内审查完毕。
-
被动审查:是指有关主体提出审查要求或者建议后,有审查权的机关依法对法规、规章进行的审查。任何单位和个人认为法规、规章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都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处理的专门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也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如果提出的审查要求或建议被采纳,相应的审查程序将正式启动。
二、审查期限 《条例》对主动审查和被动审查的时限都有明确规定:
- 主动审查的时限:对于报送备案的法规、规章,负责审查的机关应当在下列期限内审查完毕并作出处理决定:
- 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审查;
-
对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应当自收到之日起六个月内完成审查。 在上述期限内未作处理决定的,视为不违反宪法、法律。
-
被动审查的时限:对于提出的审查要求和建议,负责审查的机关应当按照下列时限分别处理:
- 如果属于其职权范围的事项,应当及时研究办理并在六十日内提出意见;
- 如果不属于其职权范围的,应当移送有权处理的机关并在五日内通知提请审查的单位或者个人。
三、典型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案例来进行说明:
某公民王某认为某省政府出台的一项规章违反了上位法的相关规定,于是他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审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收到王某的建议后,经过初步审核,认为该事项确实可能涉及违宪违法的问题,因此将该建议转送至相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专委会在接到转送材料后,需要在六十日内提出审查意见,否则视为无异议。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确有问题,可能会采取如下措施:
- 责令制定机关修改相关规定;
- 撤销部分或者全部不符合宪法、法律的条款;
- 将审查结果反馈给提出建议的王某,并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
综上所述,《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条例》通过对审查方式和期限的具体规定,确保了法规、规章的合宪性和合法性,从而保障了国家的法治统一和权威。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审查,都体现了我国立法监督体系的严密性与有效性。作为公民,我们应该了解并利用好这一制度,为我国的法治建设贡献力量。